做同传光有知识还不够,还需要熟练掌握来源语和译入语的思路。绝大多数中国的译员母语都是汉语,所以比较熟悉汉语的思路,但不熟悉英语的思路。他们经常遇到单词都懂,但是不知道讲者在说什么或者为什么这样说的情况,并且因此导致漏译、错译。
中国的同传译员非常需要学习、掌握英语的思路。掌握英语思路能明显减轻同传时听和理解上的负担。比如,国际研讨会开始时,如果是英美人士担任主席,那么开场白就很有可能一幽默开始,即:讲者很可能故意说反话。请看这个例子:
I really didn't want to be here.But the secretary General threatened me with a vote of no confidence.so,here I am.
如果译员知道英美人士的这个特点,就可以做好思想准备,听到不符合情理的反话大胆照原话译,同时用比较调侃口气处理一下,达到传译幽默的目的。如果译员不知道这个特点,从汉语的思路去理解就很有可能怀疑自己听错了或者误解了讲者,导致不敢开口译或者自己去纠正反话而曲解讲者的话。
在以下例子中,讲者谈到做研究时统计数字的使用:
The way you display statistical data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mpression you give.What seems like a significant trend when looking at a small scope,may be an insignificant trend if you look at the wider picture.
如果熟悉统计学里的基本概念就不难顺利的同传这句话’那属于靠知识同差。但是如果不熟悉统计学,而是熟悉讲者的思路,也能够理解讲者是在比较局部和全面之间的关系,而且做这种比较是因为在讲者的思维里统计数字并不一定代表事实,以不同的方式取统计数字或者以不同方式展示统计数字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对于讲者的思路心中有数译员就能充满信心地把原话传译到汉语里,也就是说,熟悉英语的思路能够帮助译员弥补当天知识不足的缺陷。
在汉译英时也是这样。如果熟悉汉语思路就能在同传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增强自信心,不仅有助于紧跟讲者,减少在听讲者的的话时的疑惑,而且有助于跳词组句,提高预测先说时的准确率,降低预测先说时的过失率。
但是熟悉了思路还不够,还需要有相应的思维能力。对于中国译员来说,具有汉语的思维能力不成问题,需要训练的是英语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英语里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本文内容由未名翻译公司独创发布,可学习参考,如未经允许作商业用途,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