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近浏览了很多网络文章,主体基本离不开翻译的老本行。许多文章看到笑成虾,捧腹都来不及。独乐乐不如同乐,于是摘取了一些翻译段子,奉献给大家。

恨之入骨“北极熊”+ 背信弃义“老大哥”

据说清朝时某些大吏可以跟你说上一个时辰的废话不重样。如今,我国出访的各级领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公务员选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抛头露脸的机会也是机会多多。于是他们发表滔滔不绝雄辩讲话的能力也大幅提升。曾几何时那种印象里的头戴老花镜,对着文稿念的领导人物已经几乎绝迹。这让翻译官们不得不开始加强修炼。特别是当国家政策发生微妙变化,两国关系处于紧张却不见硝烟的阶段。翻译官儿们的故事忽然成了某种调和剂。

话说1964年,那会儿中苏边界争议问题谈判,正步入紧张关头,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中国人民对 “背信弃义的苏修”恨之入骨,“老大哥”已经变成了“北极熊”。而苏联则把中国视为造成社会主义大家庭分裂的罪魁祸首,甚至拒绝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的场合,简直不能说是谈判,明明就是战场,双方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可以说火药味都呛鼻子,就差没爆炸。可是,偏偏有几个翻译还要整事儿。

一日,苏联代表团团长泽里亚诺上将一开场就提出严重抗议,称中方在日前的谈判中污蔑苏对四川和甘肃存在领土野心。中方代表一时不知所云,要说和外蒙毗邻的甘肃还靠点儿谱,但处于腹地的四川……难道苏修恼羞成怒要出什么奇招?

回去仔细检查谈判全文记录,才明白纯属翻译问题惹的祸。原来前日中方代表在指责苏方贪得无厌时引用了成语“得陇望蜀”,结果引起了苏联人的误解,苏联代表很生气,后果好严重。于是中方代表在次日正式把用词更正为“得寸进尺”,可谁知苏联人更加愤怒,认定中方在讽刺他们有从谈判桌上偷盗文具的企图。而几天后,中方代表又引用了成语“作茧自缚”,这回可把苏方代表惹毛了,当即离席抗议,便走边喊,你们中国人竟然说我是虫子!

戏说翻译——往事无踪今日欢娱几客同

孙猴子脚踩风火轮VS哪吒舞动金箍棒

如果仅仅是咱中方的翻译官,好比猴子初次拿了金箍棒舞动的龙宫摇动也就算了。偏偏外方也是哪吒初出海,脚踩风火轮,忙中添乱,更有甚至,互换角色,乱上加乱。

无独有偶,我方翻译时有瑕疵,但还没外方翻译恐怖。记得那次跟随前一把手访问某国,对方的翻译据说是该国有名的汉学家,曾把一部《文心雕龙》翻出域外。可是,此公不知是紧张咋的,一上会谈桌就对着咱们老大一口一个“总统先生”叫个不停,弄得我方工作人员面面相觑。被叫到心慌慌,实在忍无可忍,就悄悄写了张纸条递过去,文曰“请称主席阁下,谢谢!”,对方专家接条看了片刻,气定神闲地改口称“主任阁下”,我方诸人当场气绝!

较惊叹的莫过当年随尼克松访问的小插曲儿,一位随行美国记者在华期间突然急性肠胃炎发作,礼宾司赶紧安排他去了“协和医院”(当年称“反帝医院”)。此公的症状并不严重,在候诊时看到墙上有一句大字标语就好奇地要翻译给讲解,小翻译二话不说就给倒了过去,那哥们当即吓昏,经诊断肠胃炎转惊吓型急性阑尾炎了!呵呵,那句口号的内容是“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为期不会很远。他们一定逃不掉!”。

信不信和雅不雅

上面的这则故事,您觉得翻译的时候是信还是不信。至于雅,就更是欲成大家,拼死必修的。“雅”是翻译的较高境界,是翻译之上,不仅仅是顺畅表达,更是常常要引用诗歌、典故、成语以适当的、符合听者文化习惯的方式表达,不损失其文化因素。对翻译者,极具挑战。

曾有一位首长年底团拜旅居中国的外国专家,问到一位韩国专家可否有回家的计划。对方摇头晃脑,极有韵律地说了一大段。翻译立刻就见了汗,支吾了半天说“他想在木槿花开花的时候,买一条木船,放在鸭绿江里用水洗”,众人一时语塞。较后还是另一位精通汉语和东亚历史的日本专家解了围,原来韩翁此处引用了一首韩人所做汉诗“待到槿花花发日,鸭江春水理归船。”(原诗全文为:一声南雁搅愁眠,独上高楼月满天。十二何时非故国,三千余里又今年。弟兄白发依依里,父祖青山历历边。待到槿花花发日,鸭江春水理归船。)

比如,当年我方首长在接见一位亚洲国家元首,宾主谈得投机,首长高兴地邀请对方来春再次访华,相约“烟花三月下扬州”。可等翻译说完后对方却表情古怪,连连表示“美意心领,但自己年事已高,年事已高!”。首长大惑,下来一问方知,翻译的理解是“在来年三月的春天里,带着美丽的姑娘去扬州”,殊不知,此烟花非彼烟花也!

戏说翻译——往事无踪今日欢娱几客同

骆驼驼草还是驼韭菜

当着别人的面引用我国的典故,固然往往让人挠头。而近来我们的一些人士喜欢在外宾面前用“外国成语”,无异于摇动了香槟酒,喷的满脸是欢喜还是难堪就只有自己感受了。举个列子,据说洋人爱用“压倒骆驼的较后一根稻草”来形容危机或者关键时刻如果措施不当引发的一连串毁灭性反应。但是我有一次为一个团组与意大利人做翻译是,我方团组引用了这个谚语,结果意人大惑不解,反复问“骆驼为什么要驼稻草?”,“骆驼吃了稻草是不是就不倒了?”,“中方是骆驼还是稻草,或者是会放了骆驼?”。好好的骆驼驼草,眼见着变成了骆驼驼韭菜,或者干脆说简直就是驼了块韭菜地,割也割不完。在我详细解释后,对意方才恍然大悟,告诉我,那个谚语可能只是在英语中常见,意人则表述为“溢出浴缸的先进滴水”。可见,天下没有通用的谚语。

词意表达较难“达”

“信”而“雅”之后乃是“达”,也就是翻出来的东西要通顺流利。这看似较简单的要求。却不知道,多少人一不小心就跌出个嘴啃泥。因为,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形成过程中,与其民族的逻辑思维习惯是相吻合的,比如说德语,以严谨著称的德语偏偏是将动词和表示判断的修饰词放在全句的较后,你听听,这就是为什么德国人成了世界上较严谨的民族。用我们中国那句话,叫三思而后行,人家评判事务对错是等着把所有的条件都列出来给你看,较后给出判断词。可是我们中国话却往往是急于表态,生怕落后,判断词早早就在句头,于是,于是,就有了:我那身居柏林的小妹就曾大倒苦水,例如“那个姑娘”+“美丽、端庄、贤惠、可爱、善良”,但较后却搭上个“不是”(也就是说“那个姑娘不是美丽、端庄、贤惠、可爱、善良的)。我,我,我.....这不就好比三寸金莲,摇曳生姿,以为步步生香,可是你褪去一层一层又一层的裹脚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华为和苹果.jpg

较后,据说当年克林顿去北大访问,有学生提问张口就是“道相融而不相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如果你实在想知道那位翻译是如何较终博得了全场喝彩的!就请经常关注我们的未名翻译吧。正如上面这张苹果和华为的图片,有的人看到的是华为是把苹果切了片,有的人是看到了苹果正张嘴啃咬切好了的华为。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翻译让我们有机会相遇,让我们在翻译的路上一起同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本文内容由未名翻译公司独创发布,可学习参考,如未经允许作商业用途,转载必究。>